韩国少年司法制度区分犯罪少年、虞犯少年和触法少年,设立了专门组织机构和专门人员,通过少年刑事程序和少年保护程序的双轨制有针对性地处理少年事件,并建构规范化、层级化的保护处分措施,向少年司法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中韩两国同为东亚文化圈内的大陆法系国家,文化、法律等方面一脉相承,韩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种种优点毫无疑问对当今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现代少年司法制度具有“保护为主,刑罚为辅”的显著特点,核心内容是以责任年龄制度为基础的对象区分制度,并普遍贯彻对罪错行为进行保护性处遇的保护主义的理念。然而,近年来,各国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很多未成年人恰恰知道自己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生出犯罪动机、肆意犯罪,其残忍、冷酷的行为远超出与其生理年龄该当的辨认和控制能力,表现出极大的恶意。正如剧中所示,杀人者白某因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而难以被教化,移交少年院2年后又迅速再次犯罪出现在少年法庭——现实中韩国少年司法制度也因此遭遇着困境,即以年龄为基准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进行类型化处遇,与未成年人犯罪不断低龄化、暴力化的矛盾已难以调和。这也是我国现代少年司法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笔者认为,以生理年龄作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唯-标准,不考虑行为人实际心理成熟程度的做法,虽然保护了未成年犯罪人的利益,但过多地倾向性保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宽容异化为纵容。“以教代刑”已不能满足法益保障和维护社会治安的现实需要。具体原因如下:一是未能有效限制未成年人再犯能力,教育、改造的作用有限;二是无法满足被害人及其家属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容易引发被害方的“私力救济”,三是背离社会公众“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传统观念,严重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因此,在借鉴韩国少年司法制度基础上,我国可以考虑引入英美法系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即通过个体识别方式甄别出实际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从技术层面对我国现行绝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予以补充。少年司法制度应当通过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来保护社会利益,在此基础上应审慎限制、剥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实现保护与惩罚二元价值的平衡。
笔者认同导演洪忠灿在本剧发布会上所说,“青少年犯罪从本质上讲是社会问题,少年犯并不是唯一的负责人”。少年作为家庭的中心和国家的未来,终将成为时代的浪潮,因此更需要倾注全社会的力量予以监督、关注,然而司法过分宽容就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纵容和鼓励。如果水被污染了,应当予以严格治理确保其无害,若依赖于它的自我净化,则只能浇灌出“毒树之果”。少年是很难独自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成年人的,社会应当予以教化矫正,如果社会做不到的,应当由法律来完成。
以上节选自文章《影视评论| 《少年法庭》:韩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中国启示》,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看了介绍和各个短评,以为是类似伊甸湖的恶魔少年,然而这里面全是乖宝宝要么就是神经病
看完8集果断弃了
最坏的两个人在前两集,然后这两个人都是神经病。。。
少年少女杀人分尸,拍出来一点也不悬疑,一点也不惊悚,甚至惊悚程度都比不上女主角的扑克脸
女主顶着一张扑克脸,随时在告诉所有人有人欠我钱不还,我可不好惹
找到BUG就邪魅一笑,要么就瞪大无神的双眼堪称女版黄晓明。
女主嘴唇不知道是整过还是口红颜色太抢戏,让人特别跳戏,和她的扑克脸一点都不协调啊
部长法官就不要说了,这种政治智商还想进国会。知道儿子作弊,犹犹豫豫,完全拎不清孰轻孰重。后面孤注一掷了,女主随便说了两句鸡汤就缴械投降了。这个部长的角色完全立不住,没有一点分量,唯一的作用就是被女主的鸡汤毒死。
男主是一个烂好人,各种舔女主。女主做法无论多恶劣,男主无论多生气,男主都会舔回去。而且女主都不用给一点甜头,男主就舔的津津有味,男主可以说就是一个行走的机器舔狗,设置了必舔女主的程序。
每一集结束都要拍一个女主跑步的镜头,而且这个镜头和纸牌屋里跑步镜头是一样的。不知道算不算抄袭。
里面的人永远都在加班,感觉一天24小时都在上班。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尬吹这部电视剧,可能是未成年犯罪触及了国内大多数人的G点,还没有弄几下就颅内高潮了?
首发《北京青年报》
文/ 淹然
大全景里,霓虹璀璨,为都市裹上童话般的马卡龙色。新年的喧嚷里,镜头钻进无人瞩目的一隅。小巷里麋集着抽烟的少年。从药店出来的少女,神色不安,眼球里的血丝,清晰可见。一群少女的手机屏幕里,闪动着非法交易的对话。
连帽衫少年出场了,衣角沾着血污,看不清他的眼神。他向路人借手机,但一再遭拒。孤零零的少年,站在街头,天空突然飘雪。
这是韩剧《少年法庭》的头两分钟,也是生动凝练的主题隐喻:身处社会边缘的不良少年,宛如“灯下黑”般的存在,当他们试图向大人求助,结局是失败的。
上线两天荣登网飞全球播放量榜单第10,豆瓣开分9.3,使得《少年法庭》备受关注。这是一部典型的社会派作品,讲述少年法庭法官如何处理少年犯案件,六个单元故事,涉及暴力、盗窃、霸凌、援交、诈骗等诸种少年违法犯罪,并时刻以法官视角探问:面对犯错的少年,大人是否也有错?
少年与法官、少年与家长,是编导着力刻画的两层关系,其中的矛头更多地对准成人世界,法律、教育、社会规则,都该好好反思——法律是否真正起到了保护与惩戒的作用?跌进深渊的少年仅仅是咎由自取吗?为何少年犯会屡教不改?
所有艺术创作,都是作者的自问自答。最好的作品,问题简单,答案复杂。次一等的,问题简单,答案简单。《少年法庭》显然属于后者。它交出的答卷是,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可能是施害者。发人深省有余,却难称惊艳。这是一切社会派作品的标准答案,比如2019最好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如此回答的。其实,《少年法庭》胜在解题过程够漂亮,找到了新鲜的角度和有力的细节。
在残杀女童案里,那种恶童式的凶暴,那种冷血快感:“听说未满14岁,就算杀人也不用入狱,是真的吗?太爽了!”,是同类题材展演过无数次的图景,但此刻,故事将笔触伸向一位迟到的母亲。第一次庭审结束后,被告人的母亲姗姗来迟,她未向受害者家属道歉,只关心儿子还要过多久才能回家。观众立即明白,儿子与母亲是同类,冷漠也可透过亲缘遗传。
在轮奸少女案里,我们自以为对他人的痛苦有了更多想象力,但受害少女在那刻的流泪,还是将我们猝不及防打翻在地。女孩说起不幸发生后,伙伴对自己的疏远,原因是对方父母的阻拦。
在青少年恢复中心集体霸凌事件里,霸凌事件不及那条支线撼人:恢复中心主理人与她女儿的亲子线。就像出生无法选择,女儿与这些少年犯同在一个屋檐,也是要被迫接受的现实。她承受的苦痛是无法言说的——这些少年犯抢走了我的母亲,这些少年犯就是一堆不知悔改的“人渣”……这要怎么说出口呢?在公益面前,私情显得过于政治不正确。最后,女儿成了那个“恶人”,将少年犯赶出恢复中心。
试想,如果驱逐少年犯,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我们或许只会看见一个自私的、对少年犯缺乏同理心的少女,一个百分百要被谴责的对象。但《少年法庭》给女孩留出了辩白的空间,让观众有机会打量那些隐秘的委屈。
类似地,《少年法庭》的女主,亦是老调新弹的典型,就是那种先抑后扬式的“恶女”。身为法官的她,在第一集便释出宣言:“我对少年犯厌恶至极。”她以重判出名,她胆敢对着少年犯当面说:你们就是无法改过自新的。
冷酷的背面必然是仁慈,这是任何资深观众都能预判到的,但特别的细节让我们永远记得这个特别的法官,记得她是个会亲手制作受害者生前爱吃的便当的法官。而她身上那种看似没来由的严苛,在最后也得到了解释,她年幼的儿子当年正是死在少年犯手下。一切突兀因此变得合理,我们明白了她何以处理案件时几近疯狂,甚至屡屡越权调查,也懂得了她所谓的“厌恶”,与其说是针对少年犯本身,不如说是制造少年犯的土壤。
《少年法庭》的标准化与类型化,不是我们小瞧它的理由。在可以施展的范畴内,它已经做得够好。导演对镜语的运用,虽然无甚新意,但称得上简洁有效。几个转场利落干脆,比如从法官暗沉的审判桌过渡到黑压压的床底,又或者,在女孩遭遇同伴殴打一幕,其中一个混混顺势关窗,及时切掉了暴力画面,也以自然合理的动作为该场景做结。
想象一个画面:黑暗中打下一束光,《少年法庭》就是透过光,安全地感知光束外的黑暗。剧中的少年刑事合议庭是虚构的部门,好让少年保护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审理集中于同个舞台。故事里的大部分案件均有真实原型,但改掉了更复杂的部分。譬如,残杀女童案的真实凶手,其实是一对女性情侣。而那些难啃的关隘,也是可以绕过的,三分钟就能结案的效率主义法官,最终被女主的情感牌轻松收服。
人们很容易指责《少年法庭》,比如它不敢更多地展露人性之暗,写不出《八毫米》那样的罪犯自白:“你以为我是个怪物,但我不是。你很难理解是吧?其实我也没有答案。我说的话可能会让你晚上睡不着,我没有被毒打过,没有被性侵过,妈妈没有虐待我,爸爸也没有强奸我。我就是我,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秘密,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因为我想做。”又或者,尽管剧中插入了废除《少年法》的示威画面,但废除的理由从未得到充分展示。
我们知道,有很多作品比《少年法庭》走得更远,去探掘光与暗之间的暧昧界限,但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少年法庭》的本来意图。
先以第一集安排的冲突来说,两个女人和胖妹撞在一起,钱包丢失,怀疑胖妹是偷了钱包的犯人,胖妹矢口否认,女主直接说报警就好了,最后钱包在失主的座位底下被发现。胖妹要求女主道歉,女主指出胖妹左口袋里有另一个钱包,她之前看到了胖妹盗窃。
这个场景需要多少个巧合才能形成呢?
1、胖妹敢在和法官聚餐的过程中偷钱包。
2、女主刚好目击了这一幕。
3、钱包仍然放在胖妹左口袋里没有转移。
4、当有人怀疑胖妹盗窃时没有搜身。
5、胖妹刚好在去厕所过程中撞到了人。
6、被撞的人刚好丢失了钱包。
7、他们的钱包事先掉在桌子下,以至于胖妹没能盗窃得手。(如果撞人不是巧合)
8、没有人事先搜索失主的桌子底下就开始怀疑。
9、胖妹之前盗窃的那个钱包失主没有发觉并声张。
10、失主刚好听到男主一桌提到胖妹有前科(座位临近)
当这十个巧合齐聚,才能产生如此的矛盾冲突,给予女主耍帅的机会,所以要注意,并非是我们日常中没有机会拉风,而是条件真难集齐呀。
“我对少年犯厌恶至极”“他们年纪轻轻却犯下罪行”“为什么给了你们机会,你们只能活成这幅德性”…… 十集短局,内容蛮全面。 从开场先来一个小偷小摸屡教不改, 接着就血淋淋地利用13岁少年逃脱惩罚, 刀家庭里家暴的无限根植与肆掠, 戳青少年矫正机构里的种种真伪与艰难, 再掰一掰议员有没有可能为少年犯罪调度资源, 撩拨学校体系后面无助的青春躁动抑或教育坍方现状…… 最后,看着熊孩子长大后组织犯罪,女主法官用信念,却终究是在侵扰法官的独立 中立…… 法,从来都不应该是武器。 可能,她有时也保护不了受害者。 但是,她的权威 底线坚决不容挑逗 戏谑 游戏 践踏…… “教养一个孩子,需要一整个村庄的力量。这句话反过来的意思是,如果整个村庄都是散漫的态度,那就会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还有什么过多的理由去提点生育么?如果我照顾不好我自己,我仅对我自己负责就好。生育背后强大的责任,仅仅是想想就脊背发凉。 另外,看的时候老是浮现8 12 14 16 18这些年龄。还总想着一些程序正义的事儿,比如法官的调查权 当事人申请回避等等。想想是人韩国的剧,也就安心看剧了。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法律题材的电视剧,不得不提当年的《熔炉》,改变了韩国的青少年保护法,而这部剧则聚焦了青少年的犯罪,能看出韩国致力于改变目前尚不完善的青少年犯罪规制的问题,现实意义拉满的情况下,想从电视剧的角度看看这部剧。
实话实说,对这部剧期待值是很高的,因为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女主也是我蛮欣赏的韩国女演员,当年的《信号》真赚足了我的眼泪,但是这部剧说实话,她的演技非但没有惊喜,甚至说是没有及格。不知道是脸部填充过度尚在恢复期的缘故还是什么原因,她的脸部很僵,看不出表情,甚至有点馒化,满影响观剧感受的。
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剧的一些价值输出还是很值得共鸣的,虽然女主人设是有点难以名状。
《1-2集:未成年人虐杀分尸案》
1.法院设置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2.少年法庭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人类是永远学不会反思的是吗?想到了《我们与恶的距离》,这个案子结束了就是真正的结束了吗?难道我们除了等待下个案件出现后再次进行审判之外上什么都做不了吗?
3. 法官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受害人的母亲那里真的狠狠扎心了,难受受害人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吗?
《3-4集:家庭暴力案》
《4-5集:青少年教化中心案,青少年组织及强迫卖淫案》
这几集都太好哭了
明明都是些韩剧爱玩的那些老梗,可是还是忍不住一直流泪,几个配角的演技还有那些触动心弦场景,适时的bgm,还是狠狠共情了。
那些看似不能理解的行为是孩子求救的声音啊。
孩子的问题说到底都是家庭的问题啊,看似即使出身险恶也可以选择一心向善,可是他们的出身从一开始就是没得选择的。那些不配为人父母的人,会源源不断的给社会制造垃圾,但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6-7: 集体舞弊案》这个主题我愿称之为本剧最高光的案件,直接封神。
看似讨论了教育制度,实质讨论的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还顺带吐槽了一波政党制度,部长演技直接封神!
韩国应该是全亚洲最卷的资本主义国家吧,不知不觉教育这个看似最公平的竞争演变成了社会资源的一种的打拼,努力与天赋再也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标准了,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内需减少,人力资源的过剩,怪不得韩国生育率跌破眼镜。
而教育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不是一考定终身,相继加在学生身上的负担更重了,每一场的考试都会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学生一刻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糟糕的系统只会制造出糟糕的人类而已。
部长跟议员几段吃饭的戏真的可以封神,部长演技在线,讽刺效果拉满。
这一段跟老白演的《法官大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生正直的法官都是因为儿子坑爹万劫不复,走向不归路。
不同的是,老白是为了儿子的性命,部长是为了修改《少年法》,可是手段不对,即使目的再光伟正,结局肯定不能正确。
这里部长太好哭了,我第一眼就认出你来了,谢谢你成为一个这么优秀的大人。😭
不得不说,部长的演技真的好,中间的纠结,懊恼,悔恨还有释怀演的太到位了😭
《第8集:未成年人校园霸凌案,无证驾驶致人死亡案》
这个故事看的肝疼,法律不是万能的,学校跟家长除了加强反对校园暴力的教育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加强未成年人如何向外界求助的能力。为什么我要说这是一种能力,因为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要靠后天的教育习得的。看到这些案件真的很痛心,因为他们明明都是受害者,可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求助如何应对,而变成了加害者。我不能理解的是植物人小哥明明跟男主关系这么好,遭受校园暴力之后为什么不向他求助呢?还有那个被拍照的女生,明明整件事情她是一个导火索,面对如此不公平的结局,她作为既得利益者,最后受伤的只有为她出头的植物人小哥跟死去的努力赚钱养家的建筑师,真正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却没有遭受任何处罚,就因为她的软弱,她的良心往后余生真的可以过得去吗?
这个案子不完整就是,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植物人小哥的做法是否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期间是否有寻求其他帮助,而这一切都因为证据不足都无从得知了。
给出了不同视角的争论,挺丰富的。女主是一阶理想主义者,关键时刻双标了,想来她应该也理解了男部长;男主是幼稚理想主义者,其实是最菜的一个;女部长是绩效至上的优秀官僚,最后被女主打动;男部长是二阶理想主义者,可惜被女主背后插刀,浪费掉了。但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资源分配,或者叫供需矛盾。法官们的所有分歧,来自哪里?他们都是坚持正义的,态度却有这么大的不同,为什么?因为司法资源太稀缺了,「救一个人,就意味着不救其他人」。这比「社会给少年犯机会,谁给受害者机会」更残酷更现实——因为司法体系忙不过来,所以大部分少年犯会被轻判,从而获得变成更重的罪犯的机会,但关进去又如何,只是更快地变成职业罪犯。无解,这是人类社会开化后必须要交的熵增税。一旦坏人也想通了这一点,那么在没死刑的国家,它们还怕什么?
一部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剧。就像女主说的“少年案件,不管处理了多少,总是让人心里不愉快”犯人年龄趋于年轻化,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又该怎么解决呢?这是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面临的难题。
从DP,遗物整理师,如蝶翩翩……再到少年法庭。人家韩剧现在都在聚焦社会阴暗面和小人物!而我们的流媒体依然还在拍古装和言情🤷♂️我们是不是该深刻反省一下自己了?
题材大胆、现实立意深刻,抓住社会痛点,剧本扎实。韩国国民虽然素质有待提高,但在影视创方面的确落下我们一大截,甚至是我们永远无法触碰到的层次。在国产剧还在弄《你好检察官》《公诉精英》这种主角还没定就屡次热搜营销的垃圾,别人一门心思搞内容。
我们可以继续说他们各种敢拍,拍了又不改,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又双叒叕一次站在了选材的制高点,又双叒叕一次将我们感同身受但无法放大的问题摆在了太阳下。什么程序正义结果正义的二律背反我不想多说,什么电车难题落水难题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解决我也不想多想我只想生活在一个“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拐卖妇女儿童就该重判的天经地义中。
可以和《我的遗物整理师》《D.P.逃兵追缉令》并列为网飞残酷现实主义韩剧三部曲,探讨的话题依然是校园霸凌和阶级特权,观感也依然让人愤怒又惋惜,虽然故事不新鲜但很工整,挑不出毛病来的满分命题作文既视感。
想起了大连10岁女童事件,犯罪的13岁男孩最后被判了3年收容,现在应该还有一年要放出来了,加害者父母扯皮很久后,最后赔给受害者家庭的是当初杀害女童的那套房子
希望“少年案件不再只是个人问题,现在该是社会和国家站出来的时候了”“要让他们知道,所谓法律有多么可怕,要教育他们,伤害他人要付出何等的代价”
我不相信他们会改正,我对少年犯深恶痛绝。如此年轻,如此目无法纪。正义的女法官不给予少年犯任何改正的机会,因为人性本恶,正义的审判已经是对罪恶最大的仁慈。
了不得!剧作完整度已经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文本滴水不漏,台词没有一句废话,如此苦大仇深的题材竟然能拍得如此好看抓人,网飞批发量产又怎样,国剧能搞到这种地步不得被吹到天上去……好久没看到如此酣畅淋漓的律政剧了,真一口气撸八集不费劲,女主塑造的非常成功,偏执、臭脸、冷漠但却一点不招人讨厌,马上加入毁天灭地大女主豆列……
敢拍,能播,已经比别的好太多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在保护谁?
始终相信性本恶论,如果家长和社会都没起到教导作用,那么人性中的恶只会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少年背后的成年人,才是罪魁祸首。
诚如网友所言:话题有余剧情不足
一口气看完10集,网飞爸爸真的在KR什么题材都敢拍,基本未成年人的热点都拍了,就是不知道这样的片能不能拍掉那些"Democracy"脑袋里的灰,Wake up!!!
先说现今韩国影剧真的在亚洲第一,剧情及演员演技条件都是. 尤其是网飞韩国. 这部剧情探讨太深入人心.
不该说“又被韩国抢先一步”,争先后、较高下的前提是具备参赛资格。咱都没入局,谈何被谁抢先?
可是这就是一个不完美 甚至可以说有点肮脏的世界 你真的做好成为别人父母的准备了吗 少年犯在成为少年犯之前 Ta也是个渴望爱的孩子啊
当见过13岁杀人分尸,14岁强奸幼女,就会发现人是性本恶,挑战人性和法律的底线,所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是保护还是纵容,从日本的《告白》开始,日韩在这个社会性问题的批判和质疑上一直走在最前列,到底要不要降低犯罪处罚的年龄界限,这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社会性问题,这部剧的出现也是非常具有意义和代表性,去揭露针对少年犯罪司法体制的缺陷和漠视,去重新审视未成年人的法律界限,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树立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权威!